1、扶养,我国法律对扶养采用狭义的概念,专指平辈亲属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,是指夫妻双方、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;
被扶养人分为以下几类:
(1)受害人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。包括婚生子女、非婚生子女、养子女、继子女。
(2)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。
(3)受害人的父母。对前两项很少争议,对受害人的父母年龄超过60岁,作为被扶养人,是没有争议的,但对于中年的父母作为被扶养人存在很大争议,是许多案件争议的焦点,也是当事人缠诉的一个原因。
2、抚养,就是“保护并教养”,长辈亲属对晚辈亲属的抚育教养,主要是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、孙子女、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、教养,抚养的目的是要让子女健康成长。
法律依据:
1.《婚姻法》第二十条规定了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
2.《婚姻法》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,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。
解答律师:刘律师
6元/分钟6元/分钟
资深律师服务 先咨询 满意再付费